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NewBonder首页 >> 技术探讨 >> 电子技术 >> 中国SMT用户最需要些什么
中国SMT用户最需要些什么
2006-02-08 13:29:1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文字大小:【】【】【

要很成功地搞SMT生产,一个厂家必须兼顾到管理、技术、人事和设备工具四大要素。很可惜的是,在我所接触到SMT厂家中,甚少有能很好地兼顾到的。这是相当令人遗憾的一种现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间工厂若能看清这点而快速采取相应行动的话,那他要在同业中身处领先地位并不是件难事。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国内一般SMT工厂在这四方面的表现程度的反映,提供给有眼光者一些发展的考虑点。如果能因此而给SMT工业界革新或高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笔者的荣幸。 中国的电子生产工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可谓神速 。作为电子生产技术主角的表面贴装技术SMT,也相应得到大量的引进。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内本身的改革需求,另一是国内庞大市场对外国的吸引力。刚刚进行改革的中国电子生产工业,不论在资金或技术上,都得依赖外国。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引进,不会是没有代价的。因为没有一家公司会从事对本身毫无好处的工作。不论其眼光是否准确,在其把资金技术引进的背后肯定有其如意算盘。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以依靠外来协助为主的做法,只能是在发展的过渡时期使用,长远来说还是必须学会自己的一套能力。 外商投资中国,不外是为了它庞大的市场以及低廉的生产成本。而仍有许多公司或项目不愿进入中国的,却是因为国内在品质、管理、效率和制度方面的不足,还不能抵消在成本及市场机会上能带来的好处的缘故。中国的生产成本,如所有其他发展国家一样,将会日渐不断的增高,而且是以比他人还快的速度在增长。在这过程中,工厂的品质、管理、效率和制度方面都必须跟得上,甚至超越成本的增长率才能保持这工厂的竞争力。以目前中国SMT工业界的情况,若要朝着提高竞争力,甚至只是维持竞争力的方向走,什么是最需要的呢? 国内所缺乏的,最主要是资金和知识两大方面。资金的来源,一来自国内(通过生产积累),另一来自国外投资。自己赚来的资金必须通过高效率和高品质的生产,而吸引外来的投资也有赖于国内能提供良好效率与高质量对成本比的条件。所以总的来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才是目前国内急需的。而这除了认清方向、执行的决心外,更决定于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了。我这儿指的知识包括管理和技术知识。让我们先来探讨科技知识的引进情况。 国内目前的情况,还是以采用外国科技为主。外国技术的引进,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通过供应的形式,主要是生产设备和工具方面;另一是通过技术合作。由于国内技术水平比起工业先进国暂时还有一段差距,在设备方面的供应几乎都为外国技术所战占有(尤其是SMT核心设备贴片机)。作为供应形式的引进,商务利益优先是可以理解。原本在自由市场上不同供应商间的竞争应是带来更好的技术实质。但很可惜的,在国内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存在。原因何在?我相信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设备技术的引进绝大部分都通过中间代理商。造成这情况是因为从事代理的公司在商业上的灵活反应、生意头脑以及中国内部的国情所致。我们暂且不论这个。应正视的问题是,这些商业上的精英确实对技术的转移起着不太好的影响。过热的商务活动和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用户对技术实质的迷惑。甚至使市场上长期出现了如先选设备而后计划生产产品熟悉产品工艺的可悲现象。‘老王卖瓜’,为了生存而须‘自夸’是必然的。但若此‘瓜’是复杂的‘高科技瓜’,而此‘老王’是位经验口才都好的‘老王’,问题就可能出现了。其实在SMT界中也往往是这情况。买瓜都会选错,更何况是高科技设备技术。另一原因是能力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老王’是全心希望协助用户的,可惜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老王’都经过一些培训,但也不外是对设备的原理、使用等基本方面的培训。技术深度和宽度一般都不够。不能在技术上全面和正确地协助用户。这情况有时不只是发生在代理身上,在原产者身上也常见,原因是技术转移非他们的目的,所以在这方面也不会有足够的准备。所以通过供应商引进技术,虽然是个主流,却存在着立场和能力的问题而不理想。 引进技术,国内的另一种常见做法,是通过和外国公司的合作来取得技术。出发点不错,但效果却不佳。因为合作的目的,对一般外国投资者来说,好处是更快速的利用国内低成本的优势来占领国内的庞大市场。有些情况也能从合作上得到直接利益(如配合设备、元件和‘技术’的转让或销售)。但决不会是为了把技术带入中国。外来投资者也许不知道这样的合作会有多久,但他们协助一个在成本上占优势而缺乏技术的伙伴发展成竞争对手的后果是很清楚的。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转移不论在素质上,或是层次上都十分有限。我曾在国内见过好些合资工厂,其技术水平和投资者在本国的工厂相差甚远,在生产技术上完全没学到多少。一般在产品上还能引进一些技术(但也非最先进的),但在生产技术上却是被忽略了。 国内SMT界的活动中有一健康的现象,就是交流相当频密。有关SMT的刊物、交流会、研讨会、以及考察拜访等活动比比皆是。在这种现象值得提倡的同时,我们也应寻求改进。有一点我们须注意,频繁的交流,不但带动好的知识,也可能同时传播不正确的观念知识。我便曾见到不正确的观点被重复在不同的刊物提出;而一个错误的回流炉温度设制法竟也被学习采用;另有刊物在同一期中发表了相互矛盾的两篇论文等等。这些都是质量问题的例子。而依我看来,国内的交流活动,在量上做得不错,质上则应有所改进和突破。否则交流即使再多,也都只在同一层次中打转。 总的来说,客观上国内对SMT的技术知识、生产效率、品质管制等方面的知识需求是存在的,引进工作还不理想,只是目前仍未普遍地被发现和认可。主要的原因相信有二,其一是因这本身的经验尚未达到能很好的了解本身不足的程度。另一是许多人误以为只要通过设备供应商和一些讲座、交流之类的活动便能得到所需的。 以上提到的供应商不提供优良技术一事,非全都在于供应商。供应商所赖于生存的,是设备的销售而非技术知识的传授与推广。提供有限的知识也是为了达到销售设备的目的。除非有绝对的必要,供应商不会选择在生产技术上竞争(请注意,这儿所指的是产品的生产技术,而非一般商务上谈的设备性能指标的表面技术。生产技术能协助用户达到最佳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水平,单有设备技术却不能)。原因是培育这类的技术人员在时间和资本的投资相当可观,而这方面的竞争相当难搞。但更重要的,是国内没有意识到而无此真正的要求。一般用户也许对此不表同意,觉得本身在引进设备时也曾提出技术要求,也曾花时间去了解其技术特色等等。让我举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在选择SMT贴片机时,贴片精度是每个用户所必谈的技术要求之一。但很少用户知道几乎所有的供应商都没把这重要指标标得正确,很少用户以精度参数 Cp Cpk的方式来谈贴片精度,很少用户知道贴片精度不应只是单独一个指标,很少用户曾设法了解指标的实用性,也很少用户会将它和本身产品的设计指南以及品质标准同时考虑,以及知道如何正确的评估或验证商业指标等。一般用户的所谓技术就是比较过各供应商间的指标,听听供应商解释他们的设计如何达到此精度便是了。这可和真正的技术应用相差还远。所以许多时候用户并未对技术作出实质的要求。而作为供应商,既然用户不要求,我当然也省得麻烦了。这类知识技巧,用户很难从设备供应商那儿得到全面和中肯的提供与帮助,而须通过其他渠道。 以上这常见的例子协助说明我先前提到的两点,一是本身未必了解知识的不足,二是交流考察未必学到足够和实用的知识。所以追根究底,问题的掌握还是在用户手中,还得由本身做起。 引进先进的设备,不等于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也须配合先进的技术才能发挥其最佳功效。国内许多引进SMT失败的例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用户应牢记的是,设备和生产技术虽息息相关,但却是不同的两回事,拥有最好的设备不能表示就有好的生产品质和效率。两者之间的内容和层次都不同。可惜的是国内在设备以外的技术上的引进做得不好。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没有需求的表现,满足于现状(如通过设备供应商等)。二是缺乏知识供应渠道。而造成这种缺乏现象的原因,除了国内本身尚未培育出这类人员外,更和管理观念有关。在许多管理人员的观念中,知识是可以免费获得的(即通过交流,供应商等)。用户的不准备花费学习,也断了知识引进的有效渠道。如在欧美,工厂花费聘用技术顾问的协助是常见的做法,也因而鼓励了许多能人出来提供专业技术知识,带动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厂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浪费资源(时间、材料、金钱),甚至对生产产品的长期可靠性无法保证,而对公司的声誉起着不良的影响。这些浪费,用在聘用顾问引进实用技术知识上是绰绰有余。聘用的费用是一次性的,节省和声誉却是长期的。而在提升的知识基础上,可加快学习更高技术的速度。这方面只要细算,不难看出其巨大的可计和不可计的利益。所以问题的所在不是要不要花费引进技术,而是如何评估和事先了解应引进的技术的素质和适用性。 另一种可以借鉴处国做法是工厂本身内部的开发。但这方面在国内还有限制,来自资金和经验两方面。生产技术的开发费用相当可观,也须在一定的基础上展开方为有效。同时可开展面很广,不易选择。对于高新技术,开发能力(经验和经济)也许会有限制。对于现有科技,开发可能不如引进的效率。不过虽然如此,量力而行,小规模的开发如优化试验等投资还是应鼓励的。主要是因为知识经验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得的,应提供学习机会,做好准备。 欲接受自己不行的事实是相当不容易的,尤其是在他人面前承认自己不行而要求协助。这非得有非凡的勇气不可。要引进技术,首先便须有此开放的思路。这也是出色管理人员的一种资产。有了这重要的第一条件,接着是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程度。因为只有在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思路和看法才会有较高的实值 ,才能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应用技术。你也可能需要具备很强的说服能力,因为不是所有同事都具备同等眼光的。你也应具备评估和了解自身工厂真正水平的能力,由于这方面常需对其他先进工厂做比较,聘用有经验的顾问是个好的做法。另外,学习如何评估选用技术顾问能确保你的投资效益也是相当重量的。应留意的是,顾问的优劣,不在于他在业的时间,而在他的经历、观念和态度。只有在你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情况下,通过和其交流才能较好的给预评估。最后,你必须确定好自己的要求(虽你可能未必做得最完善,可以通过协助,但建议必须拟定)和步伐,并了解知识有价,做好预算。这样你将会能获益不浅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newbonder.com/article/2006/0208/article_1087.html

责任编辑: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Underfill底部填充...
DAM&FILL之围堰胶-...
CMOS/CCD用低温固化...
Underfill底部填充...
Underfill底部填充...
Underfill底部填充...
COB邦定黑胶-道尔...
SMT贴片红胶-道尔...
Underfill底部填充...
Underfill底部填充...
DAM&FILL之围堰胶-...
Underfill底部填充...
CMOS/CCD用低温固化...
SMT贴片红胶-道尔...
SMT贴片红胶-道尔...
COB邦定黑胶-道尔...
  电话:0755-88864001
  传真:0755-88864003
  联系人:陈先生 吴先生
  电邮n@newbonder.com
Copyright (C) 2005-2008 深圳市力邦泰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59357号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华路奥士达大厦B座5D 邮编518049 TEL:0755-88864001 FAX:0755-8886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