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86-755-88864001 88864003

行业大家齐论“LED专利战”:如何少受伤?

发布时间: 2014-03-12 01:24 作者: 浏览次数: 13 字号: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消费品司、科技司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办,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承办的“半导体照明专利态势发布暨知识产权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最新半导体照明产业政策和专利预警报告,探讨了知识产权突围和风险应对策略,交流了企业知识产权实务经验。本报特摘登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巡视员胡燕

强能力重支撑树品牌促应用

半导体照明产业当前正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首先是因为半导体照明产业是全球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兴能源和节能减排方面,半导体照明都不失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其次,经过去年一年的调整期,国内LED产业整体发展稳中有升。再次,政府层面不断出台扶持LED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最后,随着半导体照明成本的快速下降,世界各国的白炽灯禁用为LED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知识产权问题正日益突出。如何能够使我们的行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少受伤害、快速发展,赢得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电子信息司将坚持“强能力、重支撑、树品牌、促应用”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半导体照明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强化关键技术创新,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继续推动半导体照明综合标准化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集成电路处处长任爱光

增强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我们最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个技术创新的空间广阔,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是关键;二是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制约因素;三是行业进入了整合关键期,部分中小企业关、停、并可能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四是整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就是强能力、重支撑、树品牌、促应用,最终目的是增强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重点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积极化解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继续推动协同创新,整个协同创新最后还是由应用牵引;引导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利用和国开行建立的对接工作机制,以资本为纽带,加强产业资源整合,扶优扶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和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行业品牌建设,把工作做精、做细、做深。

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张倩

保护中国特色LED专利要更“快”

从LED照明全球专利申请情况来看,国外申请人是以技术型专利为主的,但是我国的技术专利是以设计为主的。这是我国LED灯具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跟我国LED产业结构有很深的关系。现在我国LED产业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上游的技术门槛比较高,企业数量非常少;中游是属于技术和劳动力型的企业,数量比较多;最多的是下游企业,因为其技术和资金的门槛都非常低。所以说,虽然我国LED产业上游技术水平偏弱,但是国内的条件为LED产业中下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而作为我国LED产业主要的战略引擎之一,外观设计专利是非常容易被抄袭的。相对于长达半年的专利申请周期来说,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几个月,上市一周内就有可能被抄袭。为了切实保护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建议相关主管部门针对LED产业的中国特色采取相应措施,快速授权、快速维权、快速确权,以快制胜。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范兵

多方并举规避专利风险

LED产业专利数量庞大,技术分支多,大部分核心专利被国外大厂垄断,并且有同族、后续专利申请密集布局;专利诉讼频发,关系错综复杂,已波及我国企业;国际大厂交叉授权结成专利网络;我国企业已开始布局海外专利,但授权发明专利较少,技术多分布于产业链下游。

为此,建议广大企业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加大投入形成有效专利积累和高效管理;适当引进外部知识产权,比如说争取基础专利授权、购买并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在整个产业链某一技术环节进行专利布局,争取谈判筹码,如硅衬底、欧姆接触层、芯片钝化、单芯片白光、电极互联技术等;加强检测,防范侵权风险,如白光(芯片加荧光粉)、芯片(电极设计等)、外延(有源层、覆盖层等)等方面。最后,我觉得应该借助产业联盟的平台,抱团取暖。

欧普照明法务部总监余延华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要随机应变

在直接竞争环境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价值视角有四种模式:防守型的产品市场准入模式、防守型的风险转移模式、进攻型的产品排他模式和进攻型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随着企业知识产权储备的增加,在进攻模式下的直接收益和在防守模式下避免的损失也在不断变化,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采取相应模式。

目前,半导体照明应用领域的知识产权挑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海外布局相对较晚,与国际巨头相比积累较弱;专利布局高度集中在照明应用领域且授权发明专利较少;市场集中在国内,尚未经历过重大的专利无效或诉讼案件,企业专利管理的实力和经验仍需不断积累;专利侵权预判及成本评估风险准备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为此,不妨如此应对:加强企业创新,持续积累高质量的知识产权组合;加强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专利风险分析及规避设计;积极防御,不恋战也不畏战,正确对待诉讼;争取行业协会及主管机构的支持和资源共享;做好竞争对手产品专利侵权分析。

发表评论

您的昵称 *

您的邮箱 * (绝对保密)

您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