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86-755-88864001 88864003

如何辩证看待LED产能过剩?

发布时间: 2013-09-25 02:57 作者: 浏览次数: 12 字号:

近几年有些LED产业纷纷倒闭,大家开始怀疑LED是否已经产能过剩,奇怪的是尽管这样的疑惑存在,还是有人前仆后继的闯入LED行业,那么到底LED是“产能过剩‘还是“供不应求”,一起看看LED行业名家观点解析。

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公开表示,两岸产能过剩的产业,应该抑制投资。郭台铭称,包括太阳能、LED等产业,两岸都有产能过剩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两岸应该透过分工,建立平台,达到互补双赢。

近一两年来,每当有LED企业倒闭,“LED产能过剩论”就甚嚣尘上。同时,也有诸多行业知名人士在公开场合表达了“LED产业产能过剩”的观点。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有不少的企业与资金前赴后继地涌入至LED产业。让人不禁疑惑:LED产业真的“产能过剩”?

正方观点

LED产业已进入“产能过剩”阶段

LED产能处于周期性、结构性的过剩状态

佛山国星光电总经理助理兼照明分公司副总经理徐振锋

目前,LED企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过多的小规模LED企业扎堆在封装、应用等中低端领域,并带来产品同质化等严重问题。同质化竞争引发价格战,毛利率持续走低,导致了现阶段LED产能处于周期性、结构性的过剩状态,很多中小型照明企业处在水深火热中。

当前的LED产能过剩,是产业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自然阶段。随着投资者对产业的进一步了解、地方招商引资政策的理性化、国家标准的陆续出台,LED产业必将进入“三部曲”的发展阶段:主动退出、被动淘汰和积极整合。LED照明行业加速洗牌,大批实力较弱的小企业淘汰出局,整个LED行业才能从“无序发展”进入“有序发展”。

未来几年,LED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毛利率将回归理性及常态,但市场的竞争仍然激烈。随着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半导体照明产品将进入千家万户,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契机是毋庸置疑的。

辩证看待LED产能过剩

中山市欧曼科技照明副总经理何丰

近两年,在政府政策扶持和大额补贴下,国内LED行业发展迅速,照明企业纷纷上市,掀起一股上市潮。从而导致了LED照明企业整体产能过剩,这一现象在广交会上也得到了印证。

有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多数LED上市公司都存在订单减少、存货增长的情况。而目前国内LED照明市场渗透率仅为5%,加上欧美市场持续低迷,许多LED企业的外销订单都出现了下滑。在内销市场尚未被“激活”的背景下,这现象对LED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今年LED行业回暖现象明显,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是每个企业的担忧,终端价格竞争激烈,质次价低的产品严重影响了LED各类产品在市场中的声誉。

LED芯片是LED照明的核心材料,由于缺乏上游核心技术,目前中国大部分LED照明产品的芯片,主要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进口,因而中国LED企业多扎堆在封装以及应用领域。对此,有业内人士声称,国内LED芯片还没有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5%,产能过剩只存在于产业门槛较低的某些环节。但是我认为,尽管LED市场现已需求回暖,但整个行业全面过剩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纠正,从中、上游的芯片、封装到下游的应用领域,产能都有过剩,现在只是在原有的产能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产能的利用率。

产能过剩往往引发价格回落、利润下降、市场萎缩、亏损面增加,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但从以往的经验看,产能过剩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落后技术和落后产品都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企业因此缺乏调整的动力。而当供给能力大于市场需求较多时,竞争加剧,企业才会有调整结构的意愿和压力,市场也有条件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产能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中下游企业。

LED产业低端产能过剩

中山市钜豪照明营销总监吴建

要准确判断和评价一个行业产能过剩程度和类型,需结合体制、机制、市场环境、产业阶段等方面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当前行业和企业人士谈论的LED产业产能过剩,我认为是阶段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

LED产业投资热,说明了我国LED产业发展前景被大多数机构和企业看好的,但当前我国LED照明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品民用化进程仍未真正开启,市场需求虽在快速提升但总量有限。同时从市场情况看,产业结构也不合理,中低端产品充斥市场,而高端产品却供应不足,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一些企业因无法适应产业现状而倒闭。

从产业链角度看,LED芯片、封装等中、上游领域倒闭的企业更多是因资金投入大、依靠政府扶持过度扩张、下游需求放缓等原因导致,而下游倒闭的企业更多是因为企业规模过小、产品质量不过关、价格过低等原因造成的。

LED照明的前景在商业照明和民用方面,当前相比担忧产能过剩,LED照明企业更应该重视产品质量的提升、核心技术能力的打造和运营成本的控制,通过持续努力,使自身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

发表评论

您的昵称 *

您的邮箱 * (绝对保密)

您的网站